車船驛站
驛站和船塢中,停滿了待發的車船,這就是歷史的停發站,人類早期交通狀況和運輸情況。作為運輸工具的船和車,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史的發展,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船車的記載。中國是最早使用船和車的國家之一。
鋸齒形的鐵瓦,牢牢地套在厚重的木車輪上,粗獷的木質車軸承受著打滿鐵釘的車架;整架馬車如飽經風霜的老人,雖然渾身遍布歲月的裂紋,但仍顯得那么的堅固有力量,仍可以承受貨物的重載和路途的遙遠。
一部部式樣各異的馬車雖然都是木質材料制成,但仍是那個時代的財富與地位的象征。每架車的裝飾和轎箱都明顯地顯示出車主的身份和價值。“軒車”“輜車”“路車”“牛車”,這些在長長的車轅上裝飾著刻花的銅飾和鐵飾的馬車,與今天在大街上跑著的小轎車是一樣的性質,有著公車、私車、出租車之分。
手推的雞公車,送媳婦回娘家的獨輪車,馬拉的轎車,飛奔著的大騾車、四輪木戰車、二輪木糞車、毛驢車、螞蚱車、勒勒車;海船、河船、牛皮筏、竹筏、苗族龍舟、臺灣漁船、采蓮船、送糞船等等,都是老百姓們因地制宜,根據各自的生產、生活條件而產生的交通、生產工具。這些工具主要依靠簡單的機械原理,利用人力、畜力、水利為推動能源的 “機械化工具”。
獨輪車是由人推動產生超過人的載重能力的人力車。而單轅二輪車是早期畜力車的通用形式,以畜力為牽引,產生的載運能力大,速度快,行駛里程遠。當四輪車產生時,主要適應的是城市交通和寬闊道路的使用。
船的使用歷史,雖然比車的歷史早上千年,但受海洋和河流的特殊條件限制,一直都是使用木制結構為主的船體。因此,不管航海技術發展多么成熟,船的發展仍停留在水利和人力的互動關系中。